产能过剩大而不强 硝酸业发展遭遇“四难”
2015-10-08 09:25:46
近来,随着产能出现过剩、原料价格走低,硝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8.1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硝酸及下游危化品监管的高压态势,也让硝酸行业雪上加霜。目前,硝酸行业发展遭遇“四难”。
困扰一:产能过剩大而不强
我国硝酸工业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及发达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硝酸工业生产开始世界性转移发展起来的。到2012年,国内硝酸产能由2000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368万吨,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硝酸产能*大国。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中提出,2015年硝酸铵产量随硝基复合肥的增长将有较大提高,比重提升至7.3%;另一方面,下游MDI、TDI和浓硝酸等化工项目的快速增长,都促进了硝酸产能的增长。到2015年全世界的硝酸年消费量将达6000万吨,比2010年增长约10%。我国依然是世界*产能大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安迅思化肥分析师王丽表示。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在建硝酸项目产能479万吨,全部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2057万吨。而2015年国内硝酸需求量仅为1523万吨。这就意味着,74%的开工率就可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苏建英表示。
据了解,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若设备开工率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而对于一些装置大型化、规模效益明显、进行连续生产的行业,产能利用率85%以下即算是产能过剩。以这个评价指标判断,国内硝酸产能过剩严重,产业大而不强问题明显。
为此,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指出,行业应严格控制硝酸产能扩张,并参考其他行业,实施产能的等量或减量置换。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硝基复合肥、尿素硝酸铵溶液及深加工的液体复合肥。
困扰二:竞争激烈涨价不易
产能过剩的直接结果往往价格战。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硝酸价格正不断走低。尤其在高温季节,随着下游硝酸铵厂家的检修、停产和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增加,为了抢市场,有的厂家不惜降低利润,甚至亏损经营。比如,山西交城红星化工有限公司以及明星、金兰等硝酸盐厂家。因硝酸运输受限于半径400千米内,加上交城硝基复肥厂家多,硝酸用量大,决定了这块市场是山西、河北、山东等硝酸厂家的必争之地,尤其是河北硝酸铵厂家停产或限产时,产品都会涌向这里,低价竞争的火药味会更浓。
目前,硝酸价格仍在持续走低。据了解,2015年9月1日,硝酸市场平均参考价为1205元(吨价,下同),较8月1日1285元下降80元,跌幅为6.2%;比去年同期下降195元,跌幅为13.8%。
目前,TDI企业开工率维持低负荷运行,部分企业开工率小幅提升4.98%,但整体开工率不高。
此外,2015年6月1日,印尼反倾销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其国内产业申请,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硝酸铵发起反倾销调查,这对国内硝酸铵出口带来利空影响,出口受限,无力拉涨硝酸。
“面对产能过剩而带来的价格战问题,那些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规模小的企业将不得不在技术、规模升级或停产淘汰之间作出抉择。”王丽表示。
困扰三:监管严格下游疲软
工业硝酸按HNO3含量可分为稀硝酸(45%~70%)和浓硝酸96%~98%等。其中,稀硝酸主要用于生产硝基复合肥、工业硝铵、己二酸、硝酸钾、硝酸钙等产品;浓硝酸主要用于生产硝基苯、三硝基甲苯、染料等。
“占硝酸消费比例47%的硝铵主要做硝基复肥和炸药,其中80%都是用来做炸药。天津爆炸事件调查结果还未公布,有人认为可能是有火源引爆了硝酸铵。受此影响,相关产品生产、运输、储存都要严格管制。川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银光化工有限公司等生产厂家已经停产,下游企业采购都非常谨慎,现在下游有些企业也在减产。”生意社一位硝酸铵分析师认为。
“近年来,硝酸行业面临的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不但未能缓解,反倒随着下游炸药行业的全面限产,供需压力愈发凸显,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的市场甚至出现尴尬局面。如2015年初,由于全国‘两会’的召开,河北金石和中冀正元两家企业的硝酸铵在达到国家要求的库存上限后被迫停车,导致两家企业无奈低价将大量稀硝酸外销至交城市场。”王丽表示。
山西阳煤丰喜集团供销分公司洪勇也表示,危化品的公路运输受到一定限制,多数硝酸铵生产企业即使*大限度限产,也难以减缓库存压力,而“8.12”事故原因有可能涉及到硝酸铵,所以,在近段时间各地对危化品进行严查。硝酸铵无论需求、还是行情都乏善可陈。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占硝酸消费比例约为32%的浓硝酸产量出现负增长。“自2010年以来,中国浓硝酸折100%,下同产量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产量均高于200万吨。但是2010~2013年,我国浓硝酸产量增长率却一直保持下行的态势,年增长率逐步下降至2.2%。到了2014年,虽然浓硝酸产量增长率出现反弹,上升到7.4%,但2015年产量开始有下行趋势。2015年1~7月,国内生产浓硝酸150.93万吨,如按1~7月均产量估算,全年产量为258.82万吨,产量增长率为负数。”生意社硝酸分析师郭帅表示。
“浓硝酸企业整体产量不高,加上前期华阳迪尔、章丘日月、山东洪达等企业检修,开工率围绕在4成附近运行。”卓创资讯硝酸分析师王兴国表示。
此外,占硝酸消费比例7%的硝基复合肥市场竞争激烈。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硝基复合肥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氮肥生产企业及传统复合肥生产企业看好硝基复合肥的市场前景而进入该领域。金正大山东菏泽生产基地和新都化工通过外购原材料来生产硝基复合肥,其他企业主要通过自产熔融态复合氮肥或采用硝酸磷肥法生产硝基复合肥。每年外购原材料生产硝基复合肥企业的产能合计为260万吨,能够实现原材料自给的硝基复合肥企业的产能合计达1140万吨。外购原材料的硝基复合肥企业增加产能,有利于促进二元硝基复合肥的销量增长,但由于终端产品产能总体上升,随着产能的逐渐释放,硝基复合肥的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外购原材料的企业会减少,硝酸消费量将进一步降低。
困扰四:原料下行支撑力弱
无论是煤,还是天然气,硝酸原料价格近期都处在下行通道中,导致产品成本支撑无力。
工业上稀硝酸生产工艺大部分采用氨氧化法。由于双加压法的氨转化率高,氨耗较低,特别是随着双加压法核心设备“四合一”机组压缩机国产化,双加压法逐渐成为生产工艺的主流,吨硝酸氨耗基本为283千克左右。
在企业内部,由于部分尿素生产企业同时拥有硝酸装置,合成氨不足时,厂家会根据两个产品利润高低决定氨的走向。目前尿素销售逐渐进入淡季,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走势。9月22日,尿素参考价为1550元/吨,与前期6月17日的1732元/吨相比,下降182元,跌幅为10.5%。在尿素销售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尿素厂家转为生产硝酸,从而加大硝酸市场供给量,导致价格下行。
另外,目前国内硝酸装置70%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再加工成硝酸,因此煤炭价格是硝酸价格的晴雨表。9月10日,动力煤环渤海市场价为402元/吨,较1月1日的525元/吨下降123元,跌幅为23.4%。硝酸价格也从1月1日的1365元/吨下降到9月10日的1195元/吨,下降170元,跌幅为12.5%。
国内硝酸装置还有30%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再加工成硝酸。因此,天然气的价格也会影响到硝酸的价格。2015年,油价的下跌使得天然气的经济性受到严重威胁,导致今年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增速大幅下降。近日,有消息称,发改委就天然气年内二次调价召开内部会议。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平衡上下游的利益,此次下调预计在0.4元~0.6元/立方米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