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严重过剩 醋酸价格冲高回落
2014-10-30 09:33:37
下半年以来,国内醋酸价格升至3950元(吨价,下同)高位,但经不住增量产品的集中打压,于8月末开始持续下跌,至10月下旬一度跌破3000元后才企稳回升,上周末回升至3200元一线,期间*大跌幅逾20%。受产能过剩抑制,在成本红利逐渐消失、下游拓展缓慢、国际竞争力趋弱的情况下,醋酸价格短期难有大的突破。
过剩产能抑制价格 产销倒挂成新常态
2005年,国内醋酸产能仅有300万吨左右,当时醋酸价格约8000元。正是良好的投资回报引发众企业追捧。特别是相关技术公开化以后,产业布局开始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一些具备原料资源的中西部地区扩散,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至2013年年底,我国醋酸产能已近900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50%以上,成为全球*大醋酸生产国。新增产能脱离实际需求,国内过剩产能高达500万吨。
由于竞争加剧,今年以来醋酸投资意向减少,产能增速放缓,扩能势头得到遏制。相应的,产品价格疲软,产销倒挂似乎成新常态。当产品价格低迷得让一些企业无法承受时,这些企业被迫限产,产品价格就会止跌回升;而当回升到一定幅度,又会吸引停产装置相继投入运行,结果增量产品快速打压价格。比如,目前这波反弹就是在生产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库存不足时,短期醋酸供应偏紧引发的。
成本红利逐渐消失 向下延伸趋同质化
长期以来,醋酸生产的主要原料焦炭受产能过剩的困扰,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甲醇同样受扩能和海外产品的共同制约,价格欲振乏力。这都曾使醋酸行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是,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环境约束力越来越强,各地淘汰落后焦炭产能大大提速;而随着甲醇火暴时期建设的许多单醇装置的淡出,甲醇已开始走出稳步攀升行情。这些增加的醋酸生产成本,很难向自己的下游转移消化。
醋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但相关下游总量均不大,鲜有与之相配套的上规模品种。目前,主要传统下游氯乙酸、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价格偏软,市场交投不旺,整体开工率七成以下,需求拉动有限。虽然业界也在主动为过剩产能找出路,但延伸的往往是相同的产业链。如,醋酸乙烯、醋酸酯、精对苯二甲酸一直被醋酸企业视为拉动醋酸消费的“三驾马车”,约占醋酸消费量的80%。趋同的产业链必定引发同质化竞争。何况,这些下游已经饱和,很难消化过剩产能。
国际竞争无优势 企业出口不积极
与此同时,我国出口醋酸及其下游产品并不占优势。因跨国公司及中东企业普遍采用天然气制取醋酸,原料优势明显,而我国70%以上的醋酸企业以煤为原料,成本远高于海外产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此,大量出口产品采取了自我压价、自我割肉的无奈之举。
正是因为无利可图,业内企业出口积极性并不高。2013年,我国醋酸出口量仅30余万吨,同比减少近五成。下游产品出口形势也不乐观。2013年出口醋酸乙酯共计42万吨,出口醋酸正丁酯共计4万吨,比2012年均有所减少。